一場NBA發展聯盟例行賽,鹽湖城星以115-122不敵山谷太陽。
此役,以賽亞湯瑪斯迎來賽季首秀,出賽33分29秒,投籃28中13,三分10中4,罰球5中5,得到40分3籃板8助攻2搶斷,外加6失誤。
早些時候,他簽約了發展聯盟球隊鹽湖城星隊,尋求回NBA的機會。
不知上季的劇本,能否重現:23-24賽季,他在四場G聯賽比賽中場均砍下33分,最後被太陽簽下。
然而,他在太陽隊的表現並不理想,場均僅1.3分和0.5助攻,投籃命中率30%,三分球命中率50%,沒能最終繼續在聯盟生存。
看到他昨天爆砍40分的消息,我很感慨的一點是:這位出生在1989年的球員,還沒有妥協。
什麼是妥協?去別的聯盟當老大,賺更多的錢。
NBA發展聯盟的薪資待遇,咱不需要贅述,和崔永熙之前的雙向合同,那都差太多,沒辦法比。
小湯瑪斯,都這個歲數了,心中還有那股勁:我要留在最好的籃球聯盟打球。
他有太多的plan b,有太多退而求其次的機會。比如,CBA。
在這裡,他可以發揮在進攻端的無限優勢,而在NBA的防守弱點,不會暴露得很明顯,是很有機會在中國的聯賽生存的。
但我們說了很多年了,小托馬斯有沒有心動咱不知道,至少一直沒有行動…
在這個過程中,小托馬斯的目標非常堅定,他就是要再次衝擊NBA。如果是其他球員的話,遇到這種情況,可能早就放棄了。
就這一點,足夠讓人敬佩。
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,可以有不同的角度。
除了瑞思拜之外,還可以重新審視小托馬斯的每一個重大選擇。
他的NBA生涯薪資,3484萬元,確實沒有利用自己的黃金期好好賺錢。
這中間,當然有傷病的原因,但從某個角度想,他確實也高估了自己,稍微微帶了自負的心態。
從過去他的種種「大嘴」表達,就能唸出來。
不喜歡的他的人,會討厭他的狂妄,討厭他的口無遮攔,但人家確實打出超高水平。
16-17賽季,他在綠軍場均28.9分、5.9助攻,排名得分榜第三,MVP榜第五。
他在第四節場均能砍下9分,真實命中率65.6%,是聯盟中關鍵時刻最可靠的得分手之一,不愧地表最強175。
當我們震撼河村勇輝的時候,想想那時候的小湯瑪斯,這個身高就打出這個水平,放眼NBA歷史,或許都是僅此一家沒有分號。
身高1公尺75,每天晚上都得面對1公尺9甚至2公尺的後衛,這本來就是天然的劣勢,不是你付出努力,就能收穫防守效果的。
他這個身高就決定了,他需要一直在進攻端打出超高水平才行。
但他受傷了,這是因素之一。
同時,離開塞爾提克這個體系,也是重要原因…離開波士頓,基本上就是一個賽季換一個球隊的狀態了。
不過,對於一位身高1公尺75的運動員而言,如果內心深處沒有那股勁,沒有「自負」的狀態,沒有對籃球的足夠尊重和熱愛,他一定打不出這個水準。
他的生涯,在例行賽場均可以得到17.5分,季後賽場均21.7分,這能力,能不能打過你們學校的中鋒?
不管他這次衝擊,能不能和上個賽季一樣如願,不管他還能不能回到NBA舞台(我們都知道,很難的了),也別忘了:
他作為2011年選秀大會上,最後一個被念到名字的球員,在一個巨人聯盟裡,和偏見鬥爭了整整10多年。
祝他如願!